教师教育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品牌活动 >> 教师教育 >> 正文
    【校友专访】访首届“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”获得者杨曌
    作者:宿耀月 时间:2023-06-07 阅读次数:

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就业导向,奖励赴基层就业并做出突出业绩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及优秀指导教师,2022年,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出资,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“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”。2023年1月,教育部部署各地各高校开展首届“基层就业卓越奖”推荐活动,经各省(区、市)遴选推荐,共确定奖励优秀高校毕业生398人,优秀指导教师60人。玉溪师范学院2017届毕业生杨曌获“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”。

本期,让我们跟随宿耀月同学,一起走进杨曌学姐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故事。

杨曌学姐工作照,受访者供图

杨曌学姐是云南玉溪人,2013年被玉溪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录取,2017年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基层就业,现为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公塘乡中心小学一名语文教师。公塘乡中心小学位于西藏中部当雄县,是拉萨海拔较高、条件相对艰苦的地区。据学姐介绍,初入西藏时,即便自己身体素质很好,也未能逃过高原反应这一关。晕车呕吐、头痛难忍、彻夜难眠,但学姐坚持下来了。一个女孩,背井离乡,克服困难,扎根基层,播撒希望,至今已有6个年头。

“刚进藏的第三天,一年级的孩子们入学了。六七岁的孩子,大都是首次离开家人,在寄宿学校独立生活的第一个夜晚注定难熬”“一个孩子哭声打破寂静,集体宿舍里哭声顿时此起彼伏。孩子们说着我听不懂的话,我唯一能做的,就是陪伴和安慰.....过了很久,他们哭累了才逐渐进入梦乡”,回想起曾经走过的点滴,杨曌学姐感慨万千,我和她聊天的微信对话框字句也长了起来。“之后的一个月,我都在哄孩子、找孩子、和孩子们一起‘你比我猜’及对抗强烈的高原反应中度过”,杨曌学姐说。

面对几乎没有普通话基础的孩子们,沟通交流成了杨曌学姐必须解决的难题。为此,她积极请教当地教师,排除万难挤时间学习藏语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围着她,听着这个来自祖国西南边陲的大姐姐讲述云南的生活,说着在玉溪师范学院成长的故事。听多了,孩子们的普通话也有了进展,小小的脑袋充满着奇思妙想。

杨曌学姐指导学生学习,受访者供图

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,行而不辍,未来可期。西藏任教6年时间里,杨曌学姐陪伴了98位孩子从一年级走到六年级。她深刻领悟新时代西藏基础教育的核心要求,极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,积极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贡献青春力量。孩子们从不会说汉语、写汉字,到能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,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认同......
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孩子们乐学、勤学、好学,语文成绩不断提高,杨曌学姐带的两个班级成绩经常名列前茅。在拉萨市统考排名中,1名同学进入前50名,1名同学进入前100 名。“能够取得些许成绩,离不开玉溪师范学院的教育培养,离不开师院教师教育学院专业教师的指导栽培”,杨曌学姐谦虚地说。

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大舞台,也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。玉溪师范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,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。近年来,学校发扬师范传统,擦亮师范底色,以师范类专业认证、专业综合评价等为抓手,持续加强教师教育综合改革,培养了大批以杨曌为代表的优秀学子。

正如段红云校长多次在不同场合所说的那样,面向未来,玉溪师范学院将继续秉承“至真至善 致美致用”校训精神,立足滇中,扎根玉溪,服务云南,辐射东南亚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培养具有家国情怀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不断开创一流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局面。

(文/地理与国土工程学院宿耀月 指导教师/宋树兵 董正福)

玉溪师范学院
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(玉溪师范学院)
  • 地址:玉溪市凤凰路134号